成長是場永遠不會醒夢魘—《小小夢魘》驚悚駭人故事

小小夢魘 的成長故事,但「成長」這個詞不知道對各位有什麼意義?可能有些人直覺上會想到生理層面的成長,像是身高長高或是第二性徵發育,也有人會想到心理層面的成長,可能是受到啟發改變事物的看法。 

今天要來介紹的《小小夢魘》系列,就是用驚悚駭人的方式,來詮釋「成長」這個過程。這個系列有兩款遊戲本傳,兩本漫畫單行本跟一款手機遊戲,這次的介紹會著重在本傳的部分。

小小夢魘的扭曲世界

我們要操控小小的主人翁,在這怪誕又扭曲的世界中,想盡辦法逃離大人的魔爪。遊戲的控制很簡單,不複雜,只有移動、跑步、跳躍、蹲下、抓住,幾個基本操作,大部分的流程都是在平台跳躍跟解謎開路,偶爾會有緊張刺激的追逐跟捉迷藏。 

本作的賣點是美術設計,1 代的主要場景是在一艘名叫「貪顎號」的船,船艙的後半段是用破銅爛鐵拼裝而成,霧灰的色調隔著螢幕都能嗅到鐵鏽的臭味;船的前半段酒池肉林,臃腫的乘客大啖美食,有別於後半段的陰沉,前半段的感覺更是噁心慎人。 

2 代拆成 5 大關,有舉步維艱的原始叢林,哄鬧喧吵的學校,鬼影搖曳的醫院,斷垣殘壁的城市,最後是散發著謎樣色彩的信號塔。製作團隊把詭譎的氣氛營造的非常好,遊戲中的怪物就是恐怖谷理論的最佳教材,每張臉在人跟非人間掌握的恰到好處,驚動我們腦中的恐懼,還有主角跟世界的比例差距,也在遊戲流程中塑造出窒息的壓迫感。 

另一大賣點就是遊戲的故事,製作團隊用小孩子的視角,去看大人的世界,誇張化那些存在於社會中許久,卻遲遲沒有改善的問題。接下來就要來聊聊《 小小夢魘 》劇情背後的涵義,跟一些隱藏在遊戲中的細節。 

《 小小夢魘 》在初次公布時,並不是現在的名字,這個名字是在萬代南宮夢正是買下發行權之後,才正式定名。在這之前,製作團隊稱本作為「Hunger 飢餓」,遊戲的主題就很明確,貪顎號就不多作解釋。 

先是主角 Six 中文是 6,乍看之下沒什麼特別的含意,但是在天主教的七大罪中,排行第六的就是暴食。長臂清潔工 Roger 是遊戲中除了 Six 之外,唯一有名字的角色,Roger 這個名字很常見,但大部分的人可能不知道,Roger 還有發生性行為的意思,而且是硬上。所以他代表的不是對於食物的饑渴,而是對於性的饑渴。 

另外,整艘貪顎號有兩個象徵涵義,第一個是社會結構,看過《末日列車》就可以理解這個象徵意義,在船尾(社會地位最低階)的人,他們這一輩子就是把自己奉獻給船頭(社會地位最高),中間遇到敵人的順序也很合理,清潔工跟廚師相比,也是處在比較低階的位置。第二個涵義會放在後面一點做解釋。 

還有遊戲中沒有明講的小故事,知道後會讓整個遊戲更恐怖。第一個是主角 Six,她在遊戲中會進食 4 次,如果玩家仔細在畫面中搜尋,會看到一個暗影 Six 躲在某處遠遠觀望著。 

關於最終反派 The Lady 也有故事,不難注意到她的房間裡沒有完好的鏡子,在 DLC 的故事,玩家可以看到她正在照鏡子,鏡子裡的女人老態龍鍾,跟遊戲內的建模根本不一樣,DLC 的最後,The Lady 會抓住主角,並施法把他變成貪顎號上的小人。從整個過程大概可以猜測出 The Lady 有能力吸收小孩的生命力,來改變自己的樣貌,但鏡子還是會呈現出她原來的樣子,所以才沒有完好的鏡子。 

關於貪顎號也存在一個恐怖的故事,官方網站對於貪顎號有這樣一段描述「乘客們拖著步伐進入貪顎號的口中,然後就沒有然後了,因為進入貪顎號的人都沒有回來講述裡面的故事,至少,現在還沒有…」 

所以那些臃腫癡肥的乘客發生什麼事了?在遊戲過程中 Six 會經過一個滿是鞋子的場景,底下還潛伏著一隻怪物。這些鞋子的主人是誰?看看尺寸很明顯不是小孩,而是大人的。在貪顎號上能遇到的船員只有清潔工、雙胞胎廚師跟 The Lady,四個人不會有這麼多鞋子,所以這一定是乘客的鞋子。 

所以大量的乘客憑空失蹤,都上哪去了?回想遊戲的情節,貪顎號上的小孩是乘客的食物,而在廚房的關卡中,可以看到整條魚跟完整的蔬菜,唯獨肉是被切塊的,但是這些肉又比小孩大太多,再聯想到貪顎號的描述以及船艙的鞋子海,乘客相食的畫面就出現在腦海中。  

在了解乘客相食這件事後,貪顎號的另一個象徵涵義也逐漸清晰,單獨拆開分析乘客與貪顎號的關係,其實是對比民眾跟企業。貪顎號提供食物給乘客,代價是被做成食物提供給下一個乘客,企業提供商品給民眾,代價是進入企業工作,製造產品給下一個民眾。 

《小小夢魘》用 Six 的視角去批判了現在社會明顯存在的階級差異,底層民眾苦不堪言,上流社會的富豪們坐擁資源,卻也只是肆意揮灑。 

《小小夢魘》也批判了消費主義,消費主義是鼓勵人民消費,滿足自身的需求,相信不斷的消費可以推動經濟發展,但人類的虛榮心會不斷的膨脹,資源浪費跟過度開發等問題隨之而來。乘客們便是消費主義底下的奴隸,他們的身材已經過於肥胖,但是在廣告的誘惑下,仍步履蹣跚的踏入貪顎號,把食物塞進早已飽滿的胃。 

回頭審視生活,我們真的需要手上最新的 3C 產品跟身上當季的名牌衣服嗎?不,我們不需要,但我們想要。消費主義就這樣暗中操弄我們的生活,像是貪顎號上的乘客渾然不自知,既得利益者都是在上位的人。 

《小小夢魘 2》的主題又不一樣,講述的是「逃離現實」,城市中的居民都圍繞著電視,如果把電視關掉他們還會發狂,不難看出逃離現實這個主題。接著,一樣要來講講,那些令人發毛的細節。 

首先,我們要談的不是主角 Mono,而是長大後成為反派的 Thin Man,其實製作團隊早就暗示了 Mono 會變成 Thin Man,只是沒有玩過遊戲之前,玩家沒辦法理解這個巧思。 

在官網對於 Thin Man 的描述中寫道「Thin Man 在這個荒涼的地方繼續他無盡的旅程,潛伏在黑暗中,尋找著某物。」。從這段話中可以得知,Thin Man 此生的唯一目的,就是找到某物,所以不斷的在此處徘徊。 

回頭來看 Mono 這個單字,放在字首有單一的意思,但跟 Thin Man 似乎沒有關聯。我們重新排列組合過,可以拼出 Moon 這個單字,大家可能會想 Thin Man 跟月亮有什麼關係嗎,但 Moon 還有另一個意思,當作動詞用有徘徊、閒逛,兩個人的關聯就突然明朗起來。 

我嘗試分析過 2 代的整個故事結構,但是並沒有太多結果,主要是因為 2 代關卡間的主題不統一比較難分析。這邊會拆開來講。 

首先是叢林跟獵人,這個在逃避現實的意象就很明顯,在獵人的家裡可以看到布製人偶,代表他不擅長與人相處,所以來到叢林逃避現實。老師雖然在學校堅守自己的崗位,但她的學生也不是人類,只是一群陶瓷做的人偶,能看出她無法面對世界上小孩幾乎滅絕的事實。最後是醫生,所有人都是在地上走,只有他是在天花板上爬,象徵這個角色的不切實際。 

最後,要講得是《小小夢魘》系列的核心主軸「成長」,成長可以套用在所有的故事取向的作品中,角色都必須經歷事件,得到體悟,這是故事的基本架構。但《小小夢魘》刻意放大成長這個主軸。 

《小小夢魘》的世界中,主角們遇到的怪物都是所謂的「成人」,成人的行徑使他們害怕,他們殘害了一個個幼小的生命,而主角們則時窮極一生在躲避成人,但尼采說過「當你凝視深淵,深淵也凝視著你」,外部環境跟人生經歷深深影響每一個人,不管是 2 代的 Mono 或是 1 代的 Six,到了最後,他們都成為自己害怕的怪物。 

回想我們年輕的時候,不也都覺得長輩是老古板、思想僵化,不斷告誡自己,以後不要變成像他們一樣的人。現在卻發現自己很難接受新的事物,開始跟晚輩有代溝,就像 Mono 跟 Six,在不知不覺中,我們也都變成自己害怕的對象。 

延伸閱讀:封閉世界的死亡探險 ─《小小夢魘 2》遊戲心得

留言
Exit mobile version